近来年来,常常看到一种帖子。对比中外民众的道德底线。发帖者原意或许不尽一致,但绝大多数的国民似乎只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极度的民族自卑,一种是无知的民族意淫。
我们得承认一种现实,当前社会公德空前堕落。可是这与我们的种族没有必然联系。中华民族也有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历史。即便在当代,笔者也亲历过这种“传说”。三十多年前,在东北偏远山区的一个小窝棚里,饥肠辘辘的我们享受了不知道谁放置的米粮。同行的一个本地的同学告诉我,这是当地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许多“前不着天后不着地”①的地方都有这种窝棚。供行人避难(不熟悉当地路的行人粮绝水尽)。他也是听老人们说过,还头一回遇到。我们用那里的水桶和扁担按木制水缸盖上用木炭留下的文字(虽多个词不达意的错别字但还是能够猜出来)提示,到附近挑了担控山水,吃了那里的米、盐和窝棚地下埋的萝卜,并住了一宿。
第二天,我们按照同学介绍的当地规矩,走了大半天的路,到了一个小镇,买了足够的米、盐和萝卜,又用了大半天返回那个窝棚,原样放置好。住了第二宿,次日临走前把水缸挑满水,并用昨天烧剩下的炭在水缸盖上留下了提示和日期(水缸的水时间长了是不能饮用的)。笔者本想用随身携带的纸笔留下明确的提示,可是同学说老人们讲了,这样的窝棚不知道下一个遇到的人会是什么时候,所以写在纸上,漏风的窝棚可能会把纸吹走。当问及为什么不可以把钱留下,同学说老人讲这是规矩。想必这是当地人朴素的公平观吧!你用了什么,就得原样“归还”,不然在那“前不着天后不着地”的地方钱是不能解饥渴的。或许,也因为钱这种东西太容易诱发人的私欲吧!
西方实验科学出现后,影响了西人的思维观念。而东方人学了西方现代科学,却没有学会西人的思维模式。传统的东西,只继承形式,鲜问缘由。“道德底线对比”的帖子出现有些年了,可是网民的认知却少有跳出传统窠臼,客观理性地认识中西道德底线状态的。
有些帖子,以新闻调查的方式实证中西道德底线的客观差异。类似文后这个帖子的表达方式似乎很有说服力,可是却鲜有从人性的深度挖掘公德中西差异的根源。通俗地讲,就是只停留在具体形式对比层面上,未能深入。
这种帖子,一种风格是迎合国人意淫的传统,为中国目前社会公德堕落用放大镜去洋人那给中国人找借口;另一种则是用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民众公德全面否定中式文明。
社会公德的概念,有两种源头,一种是原始的人性。也就是西方人的普世价值;另一种宪政文明,源于宪政产生的道德价值观。中文网境,这方面有深度的帖子,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客观对比,也能挖掘一定的文化深度。但障于国人自信心的虚弱,不敢触动国人那根敏感的神经。
一个民族有没有自信心,不是自我标榜的。而是要看这个民族对于他民族对本民族的评价态度。一个对本民族文化有自信的民族,是不惧外来批评的,甚至对于不尊重事实的诬蔑羞辱也能淡然待之。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光辉的。如果你真是代表时代文明,任何诬蔑与羞辱最终都会成为对你文明的高度肯定。
中国人不是没有过自信。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唐人是世界各民族对华人的统一称呼。中国唐代,以极大的文化包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高度自信。唐代曾经有二十几位宰相是外国人,甚至将军里也有外国人,禁卫军的头都曾经由过外国人担任。外国人在唐朝做官的就更是不胜枚举。包括最高统治者唐太宗,对于“番邦”君主(使节)的无礼,亦能淡然处之。钦差大臣高表仁到日本,要求日本国王以番邦礼待之,遭到日本拒绝后,愤然归唐。本想以捍卫大唐尊严擎受皇帝的表彰,谁知遭到唐太宗严辞申斥。后来,大唐以其高度文明让日本心悦诚服,遣唐使蜂拥而至。
清代,世界已经开始从认识上的完整,进入交流上的完整。在世界的交流过程中,满清的狭隘自大让中华民族丧失了跟上世界文明步伐的机遇。结果在工业文明面前跟不上时代文明的农业大国遭遇了百年的民族羞辱。历史上有“厓山以后无中国”之说,虽然庞大的汉民族至今还存在,可是在游牧民族的连续征服下,文化上的民族自信所剩无几。近代百年中国,依靠外力躲过种族灭绝的劫难,然而文化上的劫难却未能幸免。试看这块黄土地上遍布的钢筋水泥的山寨古迹,被通配符弄残的汉字,哪里还能有自信的底气!
当一个民族遭遇其他民族的批评后,群起反唇相讥,这个民族已经虚弱到极点。公德水准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中国人向来不接受道德底线观念,崇尚高尚道德。这反映出“民可使由之”的人治理念。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后,许多大德开始纠正“民可使由之”的文化偏差,殊不知此“祖训”非彼“祖训”,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人治极权的封建统治已经赋予了许多古训全新的意义。愚民政策为世代统治阶级奉为金科玉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公德呈加速度堕落。一些新的典型刚立起来,还没有宣传完,就变成负面典型了。郴州的李大伦,诗文堪称从政者里的佼佼者。可是感动中国的典型身份还没有被全国人知晓就露了原型。于是,底线道德观念渐渐被迫进入国人的意识。中西底线道德的对比也由此产生。
其实社会公德观念若背离人性,势必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的普遍堕落。几千年来,中国都崇尚高尚的公德。把道德拔得很高,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见拙作《公德之于个人利益》),于是形成了世人乐于谴责别人不道德,意淫自己道德高尚的风气,现实社会屡屡出现有悖社会公德的惨剧。以至于公德的跌落,没有了底线。尽管那些对比中西底线道德的帖子,基于国情,没有详述“负能量”,但中国社会的道德底线与帖中列举的西人道德底线事例有多大差别读者都心照不宣。
除中国大陆的底线公德与西人差距的文化根源外,这种差距也存在着客观缘由。那些穷困潦倒的洋人之所以能够拾金不昧,是因为人家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责任与比较完善的诚信系统制约。如果你不按规矩归还,就可能给自己留下不良诚信纪录。而在西方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讲诚信除了信仰(包括宗教信仰与道德理念)的因素外,法律责任与较完备的诚信系统制约的间接利益也是洋人重视诚信的主要原因。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拣到他人丢失的钱物,有明确的法律标准,多少价值以下可以归个人所有,多少价值以上,拣到钱物的者可以享有法定比例的拥有权。在发现遗失者信息情况下,若不依法归还,就可能给自己留下不良诚信记录。即便不构成信誉记录,舆论(自由的媒体)也会为其在世人的认知中留下信誉污点。这将为其今后的生活带诸多不便,甚至难以胜数的利益损失。
西人的底线道德理念,让道德触手可及。公民的每一个道德的举动,都会得到整个社会的充分肯定。并间接为其现实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反之,也会使其遭受难以预料的损失。前不久的美国教师因为给作弊学生不及格成绩,学校在家长的干预下向当事教师施加压力,致使该教师辞职。结果,许多企业向这位老师发出邀请。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向学校要作弊学生的名单,确保这些作弊的学生将来不至于被本企业误聘。整个社会形成对于诚信的崇尚,对于缺乏诚信者的绝情。信仰、道德与法律在诚信问题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在时下的中国大陆,相当多的人信仰唯利是图,民众的道德理念令人高不可攀,法律缺乏明确的责任界定。
倘若在时下的中国大陆,遭遇此事想让国人认可其举道德,那得拣到钱物的人在原地等候失主或把钱物送交公安机关,原样归还(失主必须认同归还之钱物的数量,否则麻烦难以预料)。哪怕等上一天一夜也不能拿着拣到的钱物离开,否则就会被扣上罪名,而且会有口难辩。没有人会相信拣到钱物的人有归还的愿望。整个社会都会把拣到钱物的人视为不道德的人。
丢失钱物者没有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可是却不承担任何责任(经济责任)。拣到遗失钱物的却可能遭遇许多麻烦。如果失主不能认同拣到钱物者归还钱物的数量,而拣到钱物者又不能赔偿这差额,那可就麻烦了。如果差额数量巨大,拣到钱物的人就可能触犯非法占有罪,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会不会有这种以怨报德的事发生,相信国人自有答案。
中西道德底线差异的根源,除“信仰、道德理念、相关法律”外,应该还有社会保障制度上的差异。姑且不说社会保障能否落实到每一个需要保障的人,即便能,保障水准之低也根本无法保障最低的健康饮食起居。正所谓“仓廪实而知廉耻”!
许多读者朋友认为,中国人尤其是公仆们贪得无厌。仓廪实也未必知廉耻。所以,高薪未必能养廉。不错,可这是体制惯性所致,并非国人本性贪婪。改革开放后,许多西方国家的大企业来华投资,在其本国一贯奉公守法的企业,到了中国却很快就学会中国人的行事风格。所以把洋人放到中国,他们也会同中国人一样。作家王朔到了美国,遇到许多昔日的同学朋友,聚会时不断地下意识互相叮嘱一定要遵守法律。并纷纷告诫他注意这注意那(避免违法)。当时王朔感到诧异,这些人中有许多当年在中国都是混世魔王,怎么到美国都成了奉公守法的公民了。年轻时的轻浮不见了,是成熟的反映,还是环境改变了他们!
无论是记者的新闻调查,还是国人对于欧美的见证,都表明了一个事实,不同种族的人素质虽存在着差异,但公德水准与种族没有必然关联。美国就是一个由许多种族组成的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也的确存在着素质差异,但新闻调查与国人的见证反映,讲究诚信与不讲诚信的美国人并非是以种族界分的。近几十年,美国为于少数族裔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比白人还要高,甚至出现种族反歧视,可是黑人接受教育的比率却大大低于其他族裔。这的确与其种族生活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可是受教育的黑人也不乏佼佼者,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执政8年虽然并没有使困境中的美国产生本质的改变,可其自身素质是公认的。这似乎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的素质决定于教育,而受教育与否决定于观念。并非是由种族基因决定的。
综上所述,中西底线道德的差异源于观念上的落后。而民众观念落后决定于所受的教育,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由统治阶级掌控的。所以种族自卑者没有理由失去信心,当前的差距与血统没有关联;种族自大者也不必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民族自信心源于能否争取到接受健康教育的权利。
吾欲仁,斯仁至矣!说白了你真想要什么样的社会公德,就有什么样的公德。华人绝对有条件成为一个拥有公德的民族。悲剧在于绝大多数同胞都只想成为公德的受益者,不想成为公德的捍卫者。道德是律己的,不只是评价他人的标准。差距是落后的观念,不是做一个有公德民族的能力。
与私利绝对对立的公德水准,必定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的堕落。做好事,必须有报酬。受助(益)者,必须承担法定的经济责任。那种违背人性的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乌托邦的公德观念才是商品社会的公德长期堕落的根源。整个社会都需要更新观念,做好事接受报酬不仅不应该受到谴责,而应该受到社会舆论与法律的充分肯定。商品社会,买卖公平被人们盛赞。有偿服务被视为天经地义。可是人们主动助人却被要求无偿,这是与商品社会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
什么叫高尚?高尚必须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之上,高尚就好比高楼的顶端,人性就好高楼的地基。尊重人性的底线道德才是高尚道德的土壤。离开这种土壤,任何文明的种子都是无法发芽成长的。
长期生活在美国的朋友讲,美国法律规定拣到他人遗失的钱物,一定数额下可以依法归为己有,数额大可以享有法定比例的报酬。可是相当多拣到他人遗失钱物的人主动放弃这种法定报酬。这就是文明的种子发了芽。这种文明种子的生成,需要有偿助人被充分肯定的土壤。否则“高尚”就永远是迷惑国人的海市蜃楼。
有偿助人土壤的形成在中国大陆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仅法律方面的完善难,国人观念上接受有偿帮助更难。是沉浸在“高尚”中意淫,还是脚踏实地地为文明种子提供生长的土壤,是我们民族文化能否重生不可逾越程序。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倘若有偿助人成为正常的社会风气,有助人愿望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在助人前要礼貌地征求欲助者“是否需要帮助?”相信只要形成助人有偿的文明土壤,古老的华夏人性的文明种子,必定繁茂生长。发自内心主动放弃法定报酬现象的高尚,将实实在在出现于国人的生活里。中国人不再只有羡慕这种“洋高尚”的份,而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拥有者。
注释:
①前不着天后不着地:方言,就是往前走要走很远,才能有人烟,往回走也要走很远才能有人烟。这种地方,钱是买不到任何东西的。
附:《50美元看美国人的道德底线》
美国的一家全国性的电视台制造了一件小事,来看看普通老百姓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处理的方式不同,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每个人的道德水准。
这件小事很简单:把一张50美元的钞票扔到公共场所,把电视的镜头对准那张钞票,看看每一个人捡到那张钞票后,是拾金不昧呢,还是物归原主。
第一个捡到那张钞票的是这位老人:
由于他捡到的钞票上没有任何失主的信息,他理所当然地往兜里一揣,走了。
美国的规矩是:在公共场合谁捡到现钞,谁就拥有它,除非失主前来索取。
这位老人以为今天运气不错,但几秒钟后电视台的记者就上前“挂失”。这位老人二话不说,立即把50美元还给了失主。
这项试验的缺陷在于:由于捡到现钞的人不知道失主是谁,即便想奉还给失主也无法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拾金不昧”有切实的技术难度。所以记者改进了试验,把那张50美元的现钞和一张700美元的待存支票以及一张总共750美元的存款单夹到一起。支票和存款单上写明了存款人和银行的信息。只要一看就知道失主是谁,而且银行就在不远的地方,把它往银行一送,银行可以立即找到失主。当然,谁捡到这个,也可以撕了那张支票和存款单,留下现钞,扬长而去。这样做并不违法。
第一个捡到这张可以找到失主的50美金的汉子,名叫Fred:
捡到50美金后,Fred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失主在寻找失物。20秒钟后,Fred毫不犹豫地跨入了那家银行,把手上的东西一把交给银行,请银行代找失主。银行事先被通知了这一试验,立即把Fred介绍给了电视台记者。那记者问Fred为什么捡到钱后不私留。Fred回答说:人在做,天在看(“Godiswatching”)。
四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又一个人捡到了那张钞票,可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和Fred那样,拾金不昧,按照存款单上的信息,把钱送到了银行。
看来这50美元现钞是送不出去了,好人实在是络绎不绝:
这里拾金不昧的好人包括了各种职业以及不同的收入。例如这位拾金不昧的女士是一位下岗者。失去了工作,但不失去良心和善心:
这一位拾金不昧者是一位公车司机。拿着几乎是最低的时薪,却不放弃做人的原则:
下面这一位拾金不昧者是不是有点面熟?对了,他是我们的同胞,一位中国餐馆的送外卖的小工:
不知道上面这位同胞是一位在校学生出来打工挣学费,还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靠在餐馆里挣钱艰难地维持生活,他的底薪也许不过区区几美元一个小时,外卖一次不过只能挣到三、五美元的小费。扣除汽油费和车辆维修费,也许他每天辛辛苦苦能挣到手的不过是近百美元。一张五十美元的现钞对于他来说是一张大钞。但他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银行而不是留下来。这种精神如今到哪里去找到?
当记者问这位在中国餐馆送外卖的小工为什么不拿下那张现钞时,他的回答既不豪言壮语也不华丽:这不是我的钱,我怎么可以拿(No,Idon’twantit,it’snotmymoney)?
要说美国人个个都是拾金不昧的好人,那显然是过分夸张了。有两位大妈,捡到了那张50美元票子后,理所当然地把钱留下。其中有一位是当着她女儿面这样做的。另一位大妈更雷人。当记者前去询问她那样做的原因时,她当场痛骂记者“狗娘养的”。
那个50美元的钞票的试验,最终还是终结于一位捡到它的一个名叫“莎蒙”的老大妈手中,这个故事催人泪下。
莎蒙大妈今年64岁了,曾在一家医疗机构里做12年的护工。经济不景气使她失去了一切。她流浪街头,无家可归,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一个朋友家吃上一顿热饭,然后要赶回流浪者收容中心(homelessshelter)过夜。她在银行的账户上只有10美元的存款,兜里只有7美元现金。那就是她的全部“财产”。
那一天当她捡到那张50美元的现钞时,她有所有的理由扣下那张现钞留给自己花,那既不犯法也不违反道德,她太需要钱了。50美元可以使她的“财产”翻几番,或者让她饱餐几顿,可以让她买几件旧衣服御寒,或买一双新鞋。如果她这样做,全世界不会有任何人指责她的。但是这个流落街头的大妈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事:立即毫不犹豫地把捡到的钱送进了银行,要归还给失主。
记者含着眼泪问她为什么不把钱留下给自己用,她说: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告诉我,永远不要偷窃。记者感动了,银行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动了。
记者不想继续那个试验了,决意要把那张50美元的钞票钱送给这位拾金不昧的流浪者莎蒙大妈。莎蒙大妈含着眼泪收下了。
也许,在不久的一天,这位大妈会在饥寒交迫中离开这个世界,但那一天她在短暂的20秒钟内向世人叙说了一个真实而又美好的故事。布鲁克林的大街上也许不再有她的足迹,但她的精神深入人们的心中,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