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的很久没有这样坐下来安静的码一些文字了,很久没有续写的小说也在被催稿中。在别人眼中我似乎养成了拖延的怪病,但是真的,想要写好结局哪有那么简单。重要的东西,要慢慢写。
前几天京东打折买了几本青春小说,我最开始读的就是这本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花了一个星期看完泪眼朦胧,是想说话太过沉重而不能久久平息的剧情始终存在在这几天的生活里,梦里,思念里,怀旧里。大概是因为在我年轻的那个时候,总是想要耐不住性子去表达什么,努力的想要一鸣惊人。这本书籍恰巧给了我这样的阅读感受。或许死亡正是个好题材,因为它充满了死亡刺激、灵魂神秘、信仰旷远。那些动不动就死人的青春小说总是能感人泪下,那些因为主题苍白无力而格外考究辞藻的心理文字、格外大声疾呼的没亮点作品……犹如声嘶力竭的摇滚,它总是演给恐慌着但却未曾经历的人听的。
看着走心的文字浮躁的心情慢慢的沉寂了下来,慢慢懂得了文章中那句重重的东西,要轻轻的放。这句话轻轻所代表的深刻含义了。当我用很慢很慢的速度去细细品味文章中的一些东西,惊然之余发现那些可笑有人竟当真,然后非要过那样的生活不可,令我旁观可笑也心痛不止。比起独身一人,我时常听到文字行走的节律,我时常把文字折断在时间上。时常被搁置在幽境,时常陷入短暂的迷失。那种咎由自取的感觉说不上惬意,却给人伤感悲怆,巧言嬉笑。
懒得出门的周末深宅下午:独自卧在沙发里,双腿伸直或高跷,找个最舒服的姿势。把这本书捧着读来——打发时间恰到好处,没有刺眼的阳光,没有阴暗的雨天。就那么自然的任时光从文字之间偷溜走。 ” 在意识里面我一直都这么憧憬着,没有任何烦恼哀愁不问世事,让躁动的情绪慢慢洗净,泡杯香茗,学着爷爷的样子慢慢咀嚼书中的词句,就这么这种生活,闲淡。。。
最开始读这本书籍,刚看了两眼,明朗的文字还是比较喜欢的,懒散的氛围和稀松的状态,是我的初次印象。至少自己曾渡过一周最好而理想的下午,也希望有一个理想的下午在这本书中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