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千千萬萬遍 -----書評之《追風筝的人》

  • 文 / Adiks
  • 2018年11月08日 11:55
  • 字數 1507
  • 閱讀 0
  • 網絡轉載

風低吟,雲纏繞,天空兀自湛藍,風筝依舊飄揚。然而,曾微笑着對我說“爲你,千千萬萬遍”的人,你去了哪兒?


我不管阿富汗貴族與奴隸,富裕與貧窮,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有多大,我隻知道喝過同樣乳汁的人就是兄弟,這種手足之情時間也無法拆散;我不管你是住皇宮的王子或是住瓦房的貧奴,因爲是友情,所以甘願爲你付出,然而這不能成爲你可以傷害的籌碼;我不管責任與義務,情感與付出是怎樣規定,我隻相信刻在石榴樹下的童話“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


冥冥之中,皆有定數。很多事,在剛萌芽孕育時,便顯露出其厄運般的不祥結局。命運猙獰着血盆大口,獰笑着看我們被水怪拉下黑暗幽深的湖底。因此,隻能等待,等待着救贖。


喝過同樣的乳汁,同在一個院子一個草坪上邁出第一步,呀呀學語的第一個字,阿米爾說的是“爸爸”,哈桑說的是“阿米爾”。今後十幾年的光陰便遵循着命運既定的軌迹,呼啦啦朝着青灰色的未知駛去,崛起一陣塵埃。而現在陽光依舊爛漫,勾着肩背的手依然緊握貼着溫暖,對望的雙眼仍然閃爍着天真與信任。


在白楊樹高高的枝桠上,蕩來蕩去沒穿鞋的四隻腳丫,褲兜裏滿滿裝着的桑葚幹和胡桃,陽光會穿過樹影照在彼此哧哧笑着眯着眼的臉龐上;在松枝茂葉的石榴樹下,阿米爾一刀一刀刻下“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這一刻,沒有等級懸殊,沒有主仆差别,有的隻是對未來美好的希冀與期盼;在成片的玉米牆邊,哈桑盤着腿,聚精會神聽阿米爾念書,縱使他目不識丁,注定要成爲文盲。然而,夕陽未下,日光微淡,謎一樣的文字,神秘的故事,還未展開。


華麗富貴的大宅裏,血性剛硬的父親,軟弱膽怯的阿米爾,忠誠善良的哈桑。因此,爲了讨父親的歡心與重視,阿米爾不惜一切代價要赢得風筝大賽的冠軍;爲了不受阿塞夫的迫害甯願躲在角落看着哈桑被淩辱;爲了埋葬過去的不堪,逃避現實的殘忍,阿米爾毅然決然選擇栽贓嫁禍逼走哈桑。而愚忠悲劇的哈桑,隻是挺身而出保護沉默害怕的阿米爾;隻是在阿米爾問“你會爲我啃土嗎?”風輕雲淡回答“你若當真,我會去,爲你”;隻是在阿米爾不斷砸自己挑釁的時候絕不還手;隻是在阿米爾陷害自己時最後一次捍衛主人的榮譽。“爲你,千千萬萬遍”那是哈桑對阿米爾的承諾,因此選擇無條件相信。


《華盛頓郵報》評價:“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隻有精煉的篇章,細膩勾勒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作者對祖國的愛顯然與對造成它今日滄桑的恨一樣深。故事娓娓道來,輕筆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千羽鶴》。”然而,就如撕裂傷口的疼痛,每一次深呼吸都會牽動脆弱的神經,引起血液的回流,退回到心髒便是微麻的悸動。友誼便是當作炮灰而丢棄嗎?友誼便是這樣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嗎?友誼便是山盟海誓後的背叛與欺騙嗎?于是,知道“對友誼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爲它是萬能的”。 


童年時,曾一同仰望着的繁星綴滿的星空,葡萄藤下促膝私語,那時我們尚年幼,不喜歡大人沉重嚴肅的腔調,隻是在自己獨立的小天地,做自己喜歡的事,爲自己而活。曆經歲月的打磨沉澱,那時的夥伴一個個變得陌生而疏遠,曾經說好的誓言在時間面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被沙塵掩埋,被海水沖洗,面目全非,土崩瓦解,沒有人再敢拍着胸脯說“我願意爲你,千千萬萬遍”,隻是在翻開粘塵的同學錄時對身旁的人笑着說,看我們當初的無知與天真啊;隻是在現實中權衡利弊後作出我們自以爲是的決定,洋洋得意;隻是在歲月的滌蕩下,淡忘了那些曾以爲刻骨銘心永不會忘記的友誼。那些歡笑的花兒,沉浸着當初最美的露珠,卻也必須迎來黃昏時刻的凋暮。


水面漾起淡淡漣漪,荷葉枝莖挺拔,我俯下身凝望着靜靜的湖面,水面倒影出的天空中風筝還在飛舞,上升,盤旋,卻不見了那追風筝的人對我說“爲你,千千萬萬遍”。


原文鏈接:https://wzbl.net//channel/dp/72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