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马丁伊登》这本书,就不得不从其作者说起了。自传式的小说,其实是杰克伦敦真实生活中写照,而要给这本书写书评,我还是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近代美国作家。他的《荒野的呼唤》、《海狼》和《马丁·伊登》等都属于经典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杰克·伦敦前承马克·吐温,后启海明威等人。在这前后两代作家之间,由于较他年长几岁的斯梯芬·克兰和弗兰克·诺里斯相继早逝,文坛上似乎形成了一时的真空,而充斥其中的大多是一些专靠写作赚钱的平庸之辈,他们温文尔雅地坐在舒适的茶室里奢谈文学。就在这时,常被喻为传奇式人物的杰克·伦敦突然闯进他们的茶室,打破了那种索然寡味的沉闷气氛,以他新颖的主题和雄浑的风格,显示出美国小说领域中一个全新的方向。 杰克·伦敦,美国最著名的工人出身的作家。而《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之一。
《马丁伊登》的故事情节并不是很复杂: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尽管处处碰壁,他仍不愿听从罗丝的安排,进她父亲的事务所,做个“有为青年”。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争先恐后地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最终选择自杀来逃避这个社会。
读这本书,如果说真是抱着对其故事情节感兴趣的话,我还是感觉有点夸大,毕竟像这种故事情节几乎可以在很多小说里接触到,而我之所以坚持读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者对小说里人物的描写形神兼备,血肉丰满,让我从里面真正的领会到了那时的美国社会。有几次读到半程的时候感觉没意思,想放弃,但还是被那种独有的文笔气息给吸引了回来。
杰克伦敦没有任何的粉饰,故事情节的简单也并没有让读者觉得内容的空乏,相反当我全身心的进入作者营造的这个社会氛围里后,我体会到的是一种从希望到成功,再到理想破灭的精神打击,让我看到的是人性的丑恶,和价值观的不平等。既然是自传式作品,那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最后的自杀也就和作者杰克伦敦的死形成了默契。《马丁伊登》首先真实生动地的描写了一个出身贱微的作家的艰难的奋斗道路,表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个正直作家的坎坷命运。其次,小说对资产阶级的体面人物做了细致的解剖和无情的讽刺。小说告诉人们,真正的野蛮人并不是马丁和他所属的阶级,而恰恰是那些自诩为文明人的罗丝和她的父母莫斯夫妇等。此外,小说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也十分明显。马丁为了赢得罗丝的爱情,竟可以不顾一切。他离开自己的阶级和朋友,到头来却发现是南柯一梦。所以他后来的悔恨、落寞、空虚、孤独及最后的自杀,其实是作者对个人主义的怀疑和否定。
我读过好几次这本书,联系到中国历史中现实,确实很难剖析作者的深意,毕竟是外国的作品,没有他们的历史知识,理解深层次的内涵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而我读完以后最大的体会也就只有这些,想想一本世界名家自传式的小说,如果真能让我们轻易地进入他内心的世界,那这本书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就自杀这一情节,作者用了整整三章来描写马丁的心路变化,直到最后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和坚强的意志,无不表明作者的灵魂是在俯瞰着那个社会,而那个社会却将他撕个粉碎。这个漩涡吞噬了多少这样的灵魂,才真正的被湮灭,我们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