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解讀力——讀《阿德勒:在自我啓發中成長》

  • 文 / 羝淩
  • 2020年03月24日 11:55
  • 字數 1166
  • 閱讀 0
  • 網絡轉載

自控力、意志力、超能力……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及的“力”,最近在阿德勒的《阿德勒:在自我啓發中成長》一書中,尋找到了另外一種“力”:自我解讀力。


在很早以前,對自我的尋找有過這樣的描述:

“我”把“我”丢了一撇,成了“找”,開始變得不完整,于是去尋找那一撇。一開始,走在尋找的路上,“我”抓住很多人詢問那一撇是什麽。商人說,是金錢;政客說,是權利;明星說,是名氣;軍人說,是榮譽;農民說,是豐收……


到最後也沒有能夠得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回答。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裏,尋找自己這件事始終存在不同的時期裏。


怎樣尋找,如何尋找,這兩個難題一直無法避免。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這本書給出了一些回答。


生于維也納的他,是一名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在《阿德勒:在自我啓發中成長》書中,他通過一些自己的案例分析來幫助讀者了解自己,超越自身限制,走出困境。


全書一共分爲12章:阿德勒将生命的意義作爲開篇,中間分别講述了安全感、自我否定、逃避、自卑等不同的案例分析,以貫穿一生的生活模式作爲結尾完成了整本書的編寫。王曉琳的翻譯也讓這本書更貼切國人的閱讀習慣。


開篇生命的意義中提到,人生有三個重要的事實:

我們生活在地球這個貧瘠的星球上,誰都無法離開。


地球上不是隻有你一個人,隻要活着,我們就要和其他人建立聯系,隻是聯系的緊密程度各不相同。


人類由兩種性别構成。

通過對這三個事實的分析導入,讓讀書的人去思考自己的行爲和目标,包括對他人影響所在。

恰巧最近處在職業的迷茫期,書中在确定職業意向中提到了兩個字:盡早。


盡早确定職業意向。在人類的分工制中,阿德勒表示母親也是一種地位尊貴的職業,而傳統文化嚴重低估了母親的貢獻,将母親當成了一種低賤的、沒有價值的職業,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沒人會爲母親發薪水,即使她工作得非常努力。對于孩子的職業興趣,最先影響的人一定是母親。當在幫助别人做職業輔導時,需要弄清他生命最開始那幾年的狀态和興趣,這是職業訓練的第一步。


學校則是職業訓練的第二步,學習大量的科目去促進心靈的成長。若是在孩童時期就已經确定了自己未來将要從事何種職業的人,他未來的道路也會較爲平順。


怎麽在孩童時期去培養和引導,阿德勒用一個例子進行了講述: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在玩娃娃時,某一刻她可能想到要親自給這個娃娃做一件衣裳。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鼓勵她幾句,再教給她一些做衣服的技巧,她可能真的會努力做出一件衣服來。這樣的鼓勵對她未來的職業興趣而言,便是一種正向的引導。


通過對整本書的閱讀,從大到小,從幼至長的思考自己的現在,包括對于未來子女教育的思考,阿德勒在書中的一些觀點值得參考。


私自将這些能力稱爲自我解讀力,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力,積極融入社會,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行走在人生路上,找到那一撇,于是“我”完整了。


原文鏈接:https://wzbl.net//channel/muyan/735.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