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收录了681篇文章 · 共阅读26482
  • “师道尊严”是风度不是身份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复旦退学的学生袁涛写了篇《“薄学而渎职”的复旦》文章,谴责复旦大学学风有问题。指责老师在课堂上讲错字,一个只去听了两次课的学生都能拿这个学科的“A—

  • “淡”也是一种人生美味

    除极少数特别聪明的人外,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最终的认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只是悟道的早晚而已。有的人觉悟的早,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有的人年近迟暮才弄懂人家年轻时就已经明白

  • 中国大陆的女人追求幸福常常南辕北辙?

    内人喜欢看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节目,因为寒舍狭小,余这边上网,内人那边看“爱情保卫战”,往往不可避免地“被情节”!久而久之,心生两种感受,一是现今的年轻人没有耻辱感

  • “自信”正在离国人远去!

    “自信”正在离国人远去! 俗话说,缺什么吆喝什么!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高度自信时,没必要整天把自信挂在嘴边上,更没有必要对“敌对方”的言行过于敏感。国人一方面蔑视

  • 基础教育能否走出金玉其外的虚幻?

    新教材培训,主讲“专家”明确暗示由于形势变化,中国教育不再学习美国模式,美国的“走班制”不适合中国国情,而要转而学习日本模式了。闻听此说全场一片低低的唏嘘声。中场休息,

  • 宗教与现代文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许多经历的事、知晓的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越多,越感觉到困惑。从前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培根、牛顿、达尔文这些科学界的泰斗式人物晚年要皈依宗

  • “道德底线”对比?

    近来年来,常常看到一种帖子。对比中外民众的道德底线。发帖者原意或许不尽一致,但绝大多数的国民似乎只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极度的民族自卑,一种是无知的民族意淫。 我们得承认一

  • 信息技术促成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知后觉之论铺天盖地。余不想“推波助澜”,但必要的反思还不能算多余。人虽自由,但自由半径为零的笔者所能接触的信息有限,难有翔实的信息佐证拙见。但美国人

  • 刚毕业的那些事

    我是今年毕业生大军里面的一员。甚至说不上平凡,应该是平庸,毕竟我是从三流大学走出来的。和很多毕业生一样,临近毕业会有很多的迷惘。那时候时常在幻想职场是什么样的?上班西装

    • 文 / 马甲
    • 2016年11月03日 11:55
    • 字数 1000
    • 阅读 1039
  • 掘祖坟的教育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创造了巨大的成就,但众所周知的原因,如今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进入举步维艰阶段。继农业领域、环境领域、户籍改革等步步绝棋后,教育终于也被送上绝境。 前不久,教

  • 明月照乡愁

    当金桂如约飘香,明月已悄然丰腴,遥悬于中天,盈满乡愁。 刚刚想起这两句“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句,又在这空灵的夜里依稀听到李太白的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 白丽之死

    白丽之死 一只白丽鸟和一只纺织鸟几乎是同时看上了一根柳树枝丫,它们都想在那枝桠上做窝就争吵了起来。 白丽鸟说:这枝桠是我先发现的。 纺织鸟说:你发不发现它都在这儿。 白丽鸟说

  • 没有利息的爱会激活人性的丑恶

    最近看了篇网文,提出“爱”是有利息的观点。这让余重新思考困惑多年的国人的“善念”与“善果”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个话题,余曾经写过《挥霍善良的恶果》、《疲倦的善良》、《被强

  • 孤愿

    自你选择离开的那天 我发觉 我已丢失了一切 悲伤难掩 独自淋雨 在十一月的秋夜 你的 qq kjrz/' target='_blank'> 空间 我的寂寞 来独挡一面 你快忘了我吧 就不必再担心我了 那短暂的夏天 并不值得

  • 乡村拾零

    周末是师范同学三十年聚会。有一位叫王志远的同学始终联系不上。因为此君这三十年来几乎未与任何当年的同学联系,大家也都忘了他究竟住哪里。有同学动用公安户籍关系查找,可是查到

  • 荒唐”禁补课“何时了!

    “补课”是时下所有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词了。似乎哪个父母要是不给自己的孩子报个课外班上,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负责任。孩子们也矛盾,不去上课外班吧,同学们都在上。去上吧,真正

  • 解决初中生分化之去除“阳光分班”的罪恶

    中国大陆初中生弃学分化另一个人为因素就是“阳光分班”。关于阳光分班弊端请见笔者此前的阐述(《“阳光分班”是阳光下的罪恶》②)。此文就解决“阳光分班”问题的具体措施谈点个

  • 复寒门碧玉小同学

    碧玉(下文同此称),你看了老师的散文《质本洁来还洁去》跟帖鼓励老师,老师向你提了个问题“你看懂文章内容如何反映文章题目了吗?”,你回复说:“『质本洁来还洁去』指的是老师

  • 如何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近来与几位网友谈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逆反问题。诸位资深业界同僚、资深母亲,各有各的观点。细细琢磨,关于逆反现象的成因说得都在理。可是对于如何解决孩子的逆反却莫衷一是。 其实

  • 昔逝

    昔时已逝, 未曾留痕。 浅掠于心, 缓坠于渊。 怯懦, 小心翼翼, 低声微语中藏匿其身。 害怕靠近, 又惶恐疏离, 纠结的思绪里打转, 始终往复未止。 何尝不曾高瞻, 于华美间窥探, 俗